68年入伍,我当文书时想去学驾驶被拒,却在72年提干当了营部书记

“你小子这次真有福气了。”连长递给我一张纸,笑得意味深长。 我接过纸,愣了一下。 那一刻,我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 1968年,我刚满18岁。 那年家里穷,兄弟姐妹多,家里能吃饱饭都不容易。 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,抽着旱烟,总是蹲在门槛上叹气。 “老大啊,家里实在供不起你念书了,回家干活吧。”父亲低着头,声音有些发沉。 我没吭声,心里五味杂陈。 我知道家里的难处,可又不甘心就这样一辈子待在山里。 后来,听说村里征兵,我心里顿时生出了一股子劲儿。 我跑去找父亲,说自己想参军。 父亲看着我沉默...


“你小子这次真有福气了。”连长递给我一张纸,笑得意味深长。

我接过纸,愣了一下。

那一刻,我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

1968年,我刚满18岁。

那年家里穷,兄弟姐妹多,家里能吃饱饭都不容易。

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,抽着旱烟,总是蹲在门槛上叹气。

“老大啊,家里实在供不起你念书了,回家干活吧。”父亲低着头,声音有些发沉。

我没吭声,心里五味杂陈。

我知道家里的难处,可又不甘心就这样一辈子待在山里。

后来,听说村里征兵,我心里顿时生出了一股子劲儿。

我跑去找父亲,说自己想参军。

父亲看着我沉默了很久,最后长叹一口气:“去吧,去吧,家里再苦,也希望你能有出息。”

就这样,我带着全村人的期盼,披着绿军装,坐上了去河北的闷罐车。

那时候,车窗外的景象飞速后退,像极了我的过去,而我知道,我的未来,刚刚开始。

新兵连的日子苦得很。

每天摸爬滚打,日头晒得人发昏,衣服湿了干,干了又湿。

可说实话,我心里不怕吃苦,甚至有点兴奋。

那时候,谁不盼着能出点头?

可三个月下来,我没被选上去技术班学驾驶,也没进通信班,反而被分到了连队当文书。

干文书这活,说轻松也轻松,可我总觉得,和我想象中的“出息”没啥关系。

说是文书,其实就是连队里的“跑腿”,抄抄写写,递送文件,还要时常帮连长跑腿打杂。

别人训练完,可以坐下来歇会儿。

我呢,往往是刚收拾好文件,又要去炊事班帮着统计伙食,忙得脚不沾地。

有时候,我也会偷着想,要是当时被选去学驾驶,日子可能会轻松些,起码能学点技术。

谁知道,命运的路子啊,真就是拐着弯走的。

1971年的夏天,连队下来了两个去学汽车驾驶的名额。

听到这个消息,我心里顿时活络起来。

我赶忙跑去找连长,说自己想报名学驾驶。

连长抬头瞥了我一眼,笑着摇摇头:“老周啊,你踏踏实实地当你的文书吧,这技术活让别的战士去学。”

我听完心里不是滋味,感觉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。

“连长,我……”话到嘴边,我又咽了下去。

那时候,我年轻气盛,总觉得自己是被埋没了。

为了这事,我整整郁闷了好几天。

可命运从来不会让人轻易看透它的安排。

没过多久,连长突然找来,说让我去团部帮忙。

“团里点名要个有文化的文书临时支援,你去干几个月,回来继续当文书。”连长一边说,一边叮嘱我:“好好表现,别给咱连丢人。”

起初,我以为又是去炊事班帮忙,心里有些不情愿。

可连长说得语重心长,我也不好推辞,收拾了背包就去了团部。

到了团部,我才发现这里和连队完全不一样。

干部们一个个和气又干练,见到我还主动打招呼,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“高高在上”。

而且,团部的伙食也不错,隔三差五还能吃上点肉。

可最让我惊讶的,是这里的工作节奏,几乎每天都要和团长、政委打交道,整理文件、写材料,甚至偶尔还能参与一些小型的会议记录。

说实话,那段时间,我心里多少有点自卑,觉得自己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兵,跟这些干部们差得远。

但慢慢地,我发现他们并没有因为我的出身而看不起我,反而很愿意教我东西。

有一次,政委让我帮他整理一份报告。

等我交上去时,他仔细看了一遍,笑着点点头:“小周,字写得好,脑子也灵活,以后啊,多用点心,别浪费了这份文化底子。”

那一刻,我的心里突然涌出一股暖意,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有点用处了。

可就在我渐渐适应团部生活的时候,一封家书却打乱了我的心绪。

那是1971年底,母亲突然病倒了。

信是弟弟写来的,字里行间充满焦急。

“妈妈病了,爹每天急得团团转,家里实在撑不下去了……”

那几天,我的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,白天忙工作,晚上却睡不着觉。

每次闭上眼,脑海里浮现的都是母亲弯着腰在田里干活的背影,还有父亲蹲在门槛上抽旱烟的样子。

我想请假回家,可又怕连长批评,更怕别人说我“吃不了苦”。

那时候,我第一次感到两头为难。

后来,政委看出了我的心事,主动找我谈话。

“小周啊,家里的事不用太担心,咱部队会帮你想办法。”

政委一番话,像是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。

没过多久,连队还专门派人回了趟老家,送去了慰问品。

听说母亲看到部队的慰问信时,感动得哭了。

1972年的春天,我接到通知,要调回连队当文书。

团部的政委知道后专门找我谈话。

他意味深长地说:“小周啊,回去好好干,别小看文书这岗位,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。”

我听着点头,却还是有些失落。

毕竟团部的环境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,真有些舍不得离开。

回到连队后,我重新开始了当文书的日子。

表面上看,生活好像又回到了原点,但我的心态不一样了。

我开始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,也经常帮连长和指导员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。

慢慢地,连长对我越来越信任,甚至连他自己的一些材料,也会让我帮着润色。

可就在我以为日子会这样平平淡淡过下去时,命运又一次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。

那是1972年的夏天,一个普通的早晨,我正埋头整理文件,连长突然一脸郑重地走进来,把我叫到办公室。

他递给我一张纸,我低头一看,整个人都愣住了——我被提干了!调任营部担任书记!

一时间,我脑子里嗡嗡作响,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。

连长看着我发愣的样子,笑着说:“小周啊,这回真是走运了吧?不过记住,机会是靠自己争取来的,别让组织失望。”

提干以后,我第一次穿上了干部服,心里别提多激动了。

营部书记的工作虽然繁琐,但我干得很认真。

每个月连队的文书都要把情况汇报给我,我再汇总上报团里。

工作虽然忙,可我心里清楚,这一切得来不易,我必须加倍珍惜。

后来,我靠着自己的努力和组织的培养,一路从营部书记干到了营级干部。

每次回想起当年的那段日子,我都会充满感恩。

感恩父母的支持,感恩连长和政委的提携,更感恩命运的安排。

现在回头看,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选择,其实早已决定了我们的一生。

只是啊,人总是在多年以后,才恍然大悟——原来,所有的偶然,都是命中注定的必然。



相关资讯